为发挥资源优势,培育特色产业,优化发展环境,完善发展机制,促进边境经济提速发展,那坡县决定从2012年开始,用2年左右时间,着力打造边境乡镇“一村一品”产业示范带。
明确指导思想,理清发展思路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按照“依据市场、因地制宜、一村一品、产业富民,为边境地区做出示范”的工作思路,以市场为导向,以科技、人才、信息为支撑,以农民收入提高为目标,围绕“一村一品”,做大做强优势产业,形成示范辐射源,以点带面,推动全县农村发展,为建设新农村、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。通过在边境乡镇实施深化“强基兴边”行动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产业示范带,使边境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,村“两委”班子的“双带”能力进一步提高,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,群众致富门路进一步拓宽,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。
拓宽服务领域,培育实用人才。一是加快培育适应“一村一品”产业区域化、专业化、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,为“一村一品”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。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各种行业协会,完善“一村一品”服务体系。鼓励多主体创办,引导多形式发展,有计划培育一批产品特色明显、带动农户面广、市场竞争力强、运行机制健全的示范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。扶持每个示范村建成一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。通过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,进一步发挥其桥梁纽带的作用,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,克服分散生产与统一技术、统一标准的难题,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。二是加强技能培训,培养农村实用人才。加快农村人才培养,造就一大批发展“一村一品”的新型农民。围绕主导产业,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,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。组织实施“新型农民培训工程”和农村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,加强对示范村、农民技术骨干和领导班子的培训,不断提高带动能力。使每个专业村都能涌现20-30名主导产业的生产能手、能工巧匠、经营能人或科技带头人。
突出重点打造,发挥示范作用。按照“增加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比重,以主导产业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,村内有特色产业基础、有创业型带头人”的基本要求,该县选择在平孟镇平孟村、农信村,百南乡规的村、上隆村,百省乡上荣村、那布村,百都乡坡金村、弄化村等8个边境村率先打造“一村一品”产业示范带。即平孟镇平孟村边贸经济示范村、农信村砂糖桔套种经济农作物示范村;百南乡规的村桑枝食用菌示范村、上隆村西贡蕉种植示范村;百省乡上荣村种植和养殖示范村、那布村细叶龙竹连片种植示范村;百都乡坡金村八角、大肉姜、软枝油茶种植示范、弄化村种植和养殖示范村。着重在实现特色产业、扩大产业规模、优化产品结构、提高产品附加值、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,使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人均纯收入有较大提高。
部门通力合作,确保项目成功。为确保“一村一品”工作的正常开展,做到“行动有步骤,发展有规划、事事有人抓,工作有人管”。决定对全县8个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实行“干部包村、部门帮扶”活动,要求所有包村干部下乡入户,深入田间地头,随时了解发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,及时解决“一村一品”发展中遇到的困难,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各帮扶部门,要发挥各自优势,帮助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,制定发展规划、落实目标任务,协调项目资金,切实为“一村一品”发展保驾护航,提供动力。
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请登陆:百色人才网 >> |